找回密码
 注册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资讯] 农民院士:辞去大学校长,驻村帮农民致富!培养“博士后农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30 19: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联系我时请注明是在中国莲藕网(www.Yzooo.com)看到的信息,谢谢。



11月29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用科技改变贫苦的事迹。院士朱有勇是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已往30多年间,他领导团队研发的两项控制农作物病害技能,可淘汰60%的农药使用,并增产20%-30%,这两项技能造福了上亿农夫。2015年,60岁的朱有勇来到故乡云南最贫困的地区,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新目的:用科技改变贫苦。

朱有勇2002年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03年任国家农业生物多样性工程中心主任、博导,2004年任云南农业大学校长,2006年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发明专利20余项、荣获各种重大科技奖励18项,朱有勇科研成果丰硕;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农业先进科技工作者,朱有勇头衔众多,但他最喜欢村民们叫他“农夫院士”。“更准确地说,我就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夫。”



1、出生于云南个旧农村,一直想跳出“农门”

1955年,朱有勇出生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的一个普通农户家庭,小时间抓过鱼、摸过虾。据朱有勇报告,自己出生于个旧农村,小时间由于调皮作怪,高考时的考分较低,被登科到云南农业大学植保专业。这让他又喜又悲,喜的是有大学可读,悲的是从出生就开始和农业打交道的他,一直想跳出“农门”,不想再和农业有所“瓜葛”,但这一次,还是没能和农业“撇清关系”。
谁人时间的他,入学时心里以为别扭:农业那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可学的?可当他静下心来,钻进农学的大天地,窥探到农业天下中有趣的万千奥秘后,年轻的朱有勇不可抑制地爱上了植保这个专业。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了考研,而正是这次测验,让朱有勇认识到了农业科研的重要意义,而且找到了一辈子最想干的一件事:找到不依赖化学农药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原来,他在一场研究生测验中碰了壁,一道“追溯天下农业汗青,依赖化学农药控制病害不足百年,在几千年传统农业生产中,利用什么控制病虫害?”的题让他犯了难。卷中答得满满当当,效果得了零分,爱较真的他有些受挫,于是和这个题杠上了。这题一解就是30年,固然他的诸多研究成果受到国际认可,至高的殊荣摆在眼前,但他说:“这道题我还没有完全解透。”
一个才刚刚入门,不到30岁的小伙子立下云云宏愿,在同行们看来无异痴人说梦。要知道,这个看似简单的命题,近半世纪以来难倒了全球的农业科研者。“正因为不会,才想搞清晰原因,这很正常嘛!”时隔多年,回想当初,朱有勇还是一脸的认真。



2、 从农家子弟到大学校长,从大学教授到工程院院士

1996年,朱有勇完成了在悉尼大学两年的分子植物病理学有关项目研究,谢绝了悉尼大学的挽留,带着老婆和女儿回到了云南农业大学。提起这件事,朱有勇说:“宾馆再好不是家。国外条件再优越,也是为他人做事。我能回到祖国,为自己的故乡做事,比什么都有意义。”
2011年,刚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朱有勇向组织提出,希望继续专心搞科研,不再担任云南农业大学校长。“行政管理很重要,但我就愿意到实验室和田间地头,看到地步里都是自己的研究成果,才真的开心。”朱有勇说,“我做院士也好,当教授也罢,实际上归根结底我是一个农夫,会种庄稼的农夫。” 从农家子弟到大学校长,从大学教授到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将自己的科研论文写在了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3、既然是扶贫,当然要到最穷的地方去

2015年,中国工程院决定对澜沧县开展对口帮扶。这里贫困面广、贫困人数多,是脱贫攻坚主战场。讨论会上,院士云集,环顾一周,当时已经60岁的朱有勇发现自己最年轻,毅然挑起了大梁,“我最年轻,我来干。”
进村考察,朱有勇连连叹气,漏风漏雨的篱笆房,放上几张床,堆着点玉米杂粮,就是许多人的全部财产。“是真的穷,但是不该这么穷。”朱有勇更加刚强了自己的想法,“既然是扶贫,当然要到最穷的地方去。”
在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朱有勇这样手把手地教当地村民种地,已经快五个年初了。2015年,中国工程院结对帮扶澜沧县,60岁的朱有勇到这儿恒久驻村,澜沧县地处中缅国土,主要生活的是拉祜族。
朱有勇刚刚来到这里,发现当地村民一年只种一季水稻,有20万亩的松林,却没有任何利用,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怎么才气让当地农夫脱贫?朱有勇首先用了半年的时间走遍了各个村寨。在走访调研中他发现,这里冬天不冷、林木茂密,非常得当种植三七等中药材。



4、创办的“院士之家”,把课堂设在了田间地头

改变当地真正贫苦的面貌,从改变素质性贫困开始,他们提议创建学校,2017年起朱有勇院士在全国首创院士专家指导班,不设“门槛”,招收愿意脱贫致富、渴望学习技能的老乡。2019年秋季招收10个班共 600名学员:冬季马铃薯种植班,冬早蔬菜种植班,林下三七种植班,中药资源班,果树种植班,茶叶种植加工班,林业班,养牛和养猪方向养殖班(2个),并首次开设电子商务班。学习时间为100天,此中30天为会合学习,60天实践操作,10天总结交换。不但“授之以鱼”,还“授之以渔”。他创办的“院士之家”,把课堂设在了田间地头,用顺口溜和民歌教大家种植技能。培养出了一批“博士后农夫”,用一颗土豆,一片三七铺就致富路。
自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成为中国工程院的结对帮扶脱贫对象后,拉祜族聚居的竹塘乡蒿枝坝村就成为中国工程院的精准扶贫点。在这里,朱有勇领导他的研究团队指导拉祜族群众打消疑虑种植冬季马铃薯等作物,让这个小山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而科技扶贫也成为朱有勇30多年研究生态农业的又一次旷野实践。



在已往30多年中,朱有勇团队的农业科研成果已经造福上亿农夫。他们研发的“遗传多样性控制水稻病害”技能在全国10省区市推广6000多万亩,荣获团结国粮农组织科研一等奖;他们研发的“物种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技能,已在国表里应用于3亿多亩旱地作物。这两项技能都可以淘汰60%的农药使用,并能增产20%~30%。

免责声明:抓取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莲藕信息网 | | 苏ICP备19049782号-3
版权所有:扬州太弍说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GMT+8, 2024-5-9 04:35 , Processed in 0.07533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