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试论宝应县老城区的保护与利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30 23: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联系我时请注明是在中国莲藕网(www.Yzooo.com)看到的信息,谢谢。
  位于江苏中部的宝应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其老城区至今仍保持着明清至民国时期县城的建设格局与风貌特征,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本文在探讨宝应老城区的“独有特色”、“自然与人文价值”、“留存现状与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一步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初步设想。
  [关键词]宝应县;老城区;保护;利用
  宝应是苏中大地上著名的古县邑,有着2200多年的建县史,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镶嵌在大运河畔上的一颗明珠。位于宝应县城的安宜古镇,古称“白田”,地处水路交通要道,汉代为一村庄,古邗沟漕运改通西线,经过白田,至隋代已发展成为集镇。唐武德四年(621)安宜县治所迁入白田。唐上元三年(762),僧尼真如于境内获“八宝”献于朝廷,时适逢“安史之乱”平息,唐王朝谓此为得宝之应,遂改年号为“宝应”,安宜县更名为宝应县,安宜城即为宝应城。从唐武德四年至今1300多年,宝应城先后设立过州、军、府、县,历来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1]。宝应城垣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原为土城,元至正十年(1350),土城以砖包之,城垣呈椭圆形,东西长1400米,南北长1600米。明清时,屡建屡毁,至民国拆除城楼,放矮城墙。建国初,断垣残壁均全部拆除[2]。如今在城南和北门外原水产公司均有城墙遗迹和散落的墙砖。悠悠岁月流过这片土地,为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人文资源。
  一、宝应老城区的历史文化价值
  1.老城特色
  宝应地处平原,无名山大川,有湖荡河网;无悬崖飞瀑,有小桥流水。自古以来,名胜皆借水设景,或垒土为山,或傍山筑园,或渔村荻港,或田园农舍,自具特色。
  宝应老城区基本保持明清时期形成的建设格局。街巷深处古朴凝重、体现老城核心价值的四合院建筑群20多座,百余座青砖黛瓦、精雕细刻的古民居星罗棋布;县南街、朱家巷、中大街等30余条老街巷,依稀呈现着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商业街区的历代风采;近十里的城市河萦回盘绕,不同神韵的各座桥梁,仍然展现着宝应老城的典雅亮色。
  以北门外大街――北大街、中大街――南大街为主要轴线向两边发散的历史街区,仍保持着宝应明清至民国初期县城的风貌特征,是老城区传统特色的重要体现。街区内传统民居建筑、公共建筑及遗址众多,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老城区的主要特色可归纳为:
  (1)“小”:传统建筑、街巷空间以及公共空间节点尺度小,给人以亲切宜人的感受。老城区面积约为1.17平方公里;内部河道总长约3.2公里,平均宽度为2―3米;传统风貌街巷平均宽度1.2―2.5米。
  (2)“水”:历史街区西临京杭运河,宋泾河在城内穿越。城市河不仅承载了老城繁荣的历史,还将继续见证当地居民的生活。
  (3)“灰”:街区内历史建筑以青瓦和青砖为主要建筑材料,形成了历史街区灰色基调和宁静氛围[3]。
  2.自然环境
  (1)京杭运河
  大运河临城段南至宝应船闸,北至大兴洞,全长5.58公里。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邑人柏从桂倡筑西河堤。成化十四年(1478),始建东河堤。建国后,运河几经修整,1969年宝应船闸建成,1986年宝应运河大桥建成,1999年运河二桥建成。运河临城段设置人渡3处,汽渡2处,沿线装卸码头、仓库、货栈林立,昔日的运河如今成为具有航运、灌溉、防洪、排涝等综合功能的黄金水道。宝应临城段运河,呈曲线之势,富有韵律,堤岸树木密布,浓郁苍翠,风光优美。
  (2)老城区水系
  老城区的城市河古称宋泾河,原为汉末广陵太守陈登所凿夹耶渠。隋末至明初的700多年中,宋泾河一直是宝应老城中的漕运要道,南由津湖穿入城内,北出白马湖。至元末明初,运河改道城西,宋泾河成为城市河,河面宽阔,河水南由跃龙关、北由北门外水闸流入,环绕市区,形成了城市河水系,最后向东出利涉关流入望直港。明代中期,宋泾河两岸有许多商铺,河上除有“二桥”(即唐初大将尉迟恭所建孝仙桥和广惠桥)外,又建有学宫前的迎秀桥,学宫西侧的爱莲桥、多子桥、仓桥,中大街南侧的广济桥,原县政府东北侧的水门桥及西侧的玉带桥等。明代后期,因重建城墙,北门外水闸被堵塞,城市河水仅由跃龙闸注入,水源不足,河面逐渐淤浅、狭窄,桥梁也由大变小。城市河流进宝应县内环绕新老城区长达10余公里,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河水系格局。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县政府逐步投入数千万元资金,对部分河道进行整治,并保护河道上的桥梁10余座。
  3.人文环境
  (1)文物古迹
  在县政府2000年重新核定公布的32处县级文保单位中,老城区中就占有19处。其中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已升为省级文保单位,学宫正在申报省级文保单位,所有的文物保护单位均已挂牌保护。另外还有毛家当铺、杜家大院等一批保存较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等待着进一步的发掘和保护。
  (2)历史遗址
  在老城区中,历史遗址主要有:宁国寺、泰山殿等单体建筑以及拆毁于五十年代的老城墙。其中,宁国寺已于近年在新址上重建;泰山殿于民国年间遭火灾焚毁后,房屋失修损坏甚多,现仅存牌坊遗迹。
  (3)历史街区巷
  历史街区是指安宜古城内传统民居最为集中的地区,是古城历史发展的印记,它反映了宝应老城的传统肌理和地方特色。据现场调查,其范围主要有北门外大街――北大街――中大街――南大街、朱家巷、乔家巷、县南街、鱼市口、东西三元巷、东西槐树巷、姜家巷等数个风貌保存较完好的历史街区,各街区内都有现存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建筑、构筑物以及多处历史遗迹,是古城文化遗产相对集中的片区。由于仍然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城市肌理与格局,老城区中大量具有空间特色的老街巷都被列入《宝应古城区文化遗产名录》。
  (4)历史人物
  宝应文化名人辈出,在群星璀璨的中华名人史册上,三国时“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明朝大画家陶成,清代著名经学大师刘宝楠,梨园鼻祖高朗亭,反抗八国联军的烈士成肇麟等,都出生于这片沃土。近代曾任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书记的陈处泰,我党长期从事隐蔽战线工作的坚强战士华克之也是宝应人。蒲松龄曾在宝应为知县幕宾,为创作《聊斋志异》积累了大量素材。周恩来少年时期曾来宝应读书,周恩来少年读书处现已建成并对外开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5)民俗特产
  宝应“金湖银荡”得天独厚,特色农业享有盛名,其中最有名的是莲藕、慈菇、菱角和大闸蟹。与其他淮扬古镇一样,宝应地区也流传着相似的地方民俗文化。
  二、宝应老城区的现状及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莲藕信息网 | | 苏ICP备19049782号-3
版权所有:扬州太弍说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GMT+8, 2024-4-28 05:55 , Processed in 0.05866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