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行走宝应老城,体会散淡时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31 00: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联系我时请注明是在中国莲藕网(www.Yzooo.com)看到的信息,谢谢。
<div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div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word-wrap: break-word;"> 宝应地名是取“胜宝应真”之义,源自佛教中常用术语真如,佛教中真代表绝对真理,如是仿佛,无限接近的意思。唐代安史之乱后,河南巩县尼姑法号真如者,在今宝应县县南街得宝河旧址北部发现“定国之宝”。淮南道楚州府将此宝进呈给皇帝。唐遂改元宝应,并以发现宝物的安宜为望县,亦更名宝应。宝应之名遂一直沿用至今。
宝应县委党校的对面,是宝应老城所在地。人民在此安居乐业,一派热闹景象。

小南门遗址,城门不存,完全成了开敞的洞口。


清代城墙。


其时的青砖都是苫泥勾缝,小鸟衔来种子,便长出树苗。


正对南门,有新建的四根立柱,上插云头,下有石鼓,类似牌坊。这里原是学宫所在。


泮池。


新建之牌楼和戟门。


中楼楣上有“鹏搏九万”四字;其下三楹上楣分别为“状元”王式丹、“榜眼”季愈、“探花”冯煦、朱士彦的匾额,巍峨壮观、气势雄伟,俗称“三鼎甲坊”。王式丹是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状元;季愈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科,御赐一甲第二人进士及第,就是榜眼;冯煦是光绪十二年(1886)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朱士彦是嘉庆七年(1802)探花。

王式丹、季愈、朱士彦是宝应人;冯煦是金坛人,幼年丧父,寄居在宝应的外公家,因此,是在宝应长大受教育的。小小宝应县城,竟三甲齐全,充分说明了这一带人的聪明睿智,令人叹服。


<div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word-wrap: break-word;">
如今的牌楼后是画川初级中学,昔孟母,择邻处。这里的孩子一定会见贤思齐,终成大器。


宝应县文物保护单位 学宫 大成殿 时代:明 2000年5月宝应县人民政府公布。置身在学校院内。歇山顶,面阔五间,前有坡檐。




刘氏五之堂,门闭人静。

宝应刘氏,为江淮旺族。据传为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之裔,上溯自西汉著名文学家刘向。明洪武年间,苏州阊门刘寿,迁来宝应,其后子孙繁盛,称为宝应‘东刘’。……刘寿第十二世孙刘彦矩,以四书中的《中庸&#8226;问政篇》所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求子孙,在宝应建了新堂号。此为“五之堂”之始。久之,便成为家族与其产业的代称。在宝应的“五之堂”有东、西、中三处。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刘氏五之堂 2011年12月19日公布


刘氏五之堂略显颓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扩建于清嘉道年间。建筑坐北朝南,前后五进,整体布局气势恢弘。花窗雕檐,内部结构十分精致。前四进砌有廊轩,后一进还是两层的楼式建筑。楼房的后面是堆放柴草和作仓库之用的平房。正方的东西两边分别为花园、学堂、厨房和佣房。因为无法入内,吾人只可体会。


朱家巷。从各式门头依稀能够感受曾经大户人家的书香之气。

<div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word-wrap: break-word;">

中大街,是宝应老城的中心线,两旁商铺林立,建筑也都是苍老的模样。


门前撑栱,形制多样。


木栏杆,冰裂纹隔扇。


屋檐深远,遮风避雨。


撑栱头伸出梁托,木刻精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莲藕信息网 | | 苏ICP备19049782号-3
版权所有:扬州太弍说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GMT+8, 2024-4-28 21:53 , Processed in 0.08130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