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故事] “汤司令”的创业传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3 09: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联系我时请注明是在中国莲藕网(www.Yzooo.com)看到的信息,谢谢。
创业中国-江苏篇(4)
这里是江苏省丹阳市的眼镜市场,里面容纳了1000多家眼镜店,2011年的销售额50多亿元。2012年4月16日,记者到这里采访时发现,来这里配眼镜的很多都是外地人。
记者:“从哪里过来?”
顾客:“从南京。”
顾客:“我从浙江过来。”
顾客:“我们是从南通。”
顾客:“我从宁波过来。”
南京、南通、宁波这些地方,眼镜店比比皆是,大家为什么要大老远的跑到丹阳来配眼镜呢?
顾客:“我原来山东上学的时候,觉得确实比这里贵,要贵好多。”
顾客:“我平时生活在上海,知道丹阳这边比较便宜,特地过来。”
记者:“大概要贵多少?”
顾客:“我在这边五百多元一副,上海要一两千元一副。”
顾客:“绝对的暴利。”
顾客“应该是暴利,眼镜行业确实是暴利。”
顾客:“我觉得应该是暴利,应该肯定是暴利。”
其实,眼镜行业被说成是暴利行业,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还流传出一句顺口溜,20元的镜架,卖200元是讲人情,卖300元是讲交情,卖400元是讲行情。但是,眼镜行业内人士却认为,被扣上“暴利”这顶帽子,很冤枉。
2012052682749.jpg

汤龙保:“社会上一直在讲眼镜是暴利是不成立的。”
眼镜经销商:“利润还可以,但绝对不是暴利,因为有很多隐形的成本,是一种误区,其实都没有考虑到,定眼镜是暴利,我感觉是外行,绝对的外行。”
眼镜行业为何被扣上“暴利”的帽子,它到底是不是暴利行业呢?一副眼镜究竟有哪些隐形的成本?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中国主要的眼镜生产基地——江苏省丹阳市。这里被称为“中国眼镜之乡”,眼镜生产企业有600多家,这一切离不开一个叫汤龙保的人。
眼镜经销商:“我们眼镜行业都叫他汤司令。”
眼镜经销商:“丹阳最大眼镜厂的老板,我们都叫他汤司令。”
眼镜经销商:“他是我们眼镜行业的龙头老大,做眼镜的,我们好多眼镜厂家都是他带出来的。”
提到中国眼镜行业就不能不提到这个汤司令,他是眼镜行业里摸爬滚打了40年的不倒翁,在他的带动下,丹阳成为了“中国眼镜之乡”。这个汤司令究竟是什么人?
汤司令创业具有传奇色彩,他曾经只是眼镜厂的学徒工,却在眼镜厂几次危机中站出来,做了了不起的举动,成长为中国眼镜行业的领军人物。
他,就是汤司令,是这家企业的掌门人。2012年4月17日,记者到这里采访时恰逢是星期二,我们得知每逢周二早晨7点,汤龙保都必须站在厂门口做一件事,而这时正是员工上班的高峰期。
2012年4月17日,早晨06:55。
记者:“认识他吗?”
员工:“认识,我们汤总怎么会不认识。很习惯他站在这里,有时候可能就把他当做保安了,没有注意。很习惯了。”
员工:“我们汤总都这么早站在这里了,一般他都很早的,一般早晨七点就站在这了。”
7:30,汤龙保已经在厂门口站了半个小时。
汤龙保的企业有两千多名员工,大家对老总站在大门口早就习以为常,但是,汤龙保这么做却是用心良苦。
汤龙保:“因为我们企业人多,跟员工下基层的机会,相对我们就少一点,用这个机会和职工见见面,下雨、下雪天,越是天气不好的时候,越是要站在这里迎接,这是给员工的一种动力。”
汤龙保规定工作日的早晨7点到7点半之间,要有一位高层领导站在大门口迎接员工上班。周二是汤龙保固定值班的日子,他已经风雨无阻坚持了二十年。如今这个做法已经变成了这里的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位员工。
员工:“很有动力,因为一个老板都站在这里迎接你了,你能不为这个公司多做一点事情吗。”
汤龙保的眼镜厂是当地最大的,2011年销售额6亿多元。而他刚接手时,厂里却负债200多万元,濒临倒闭边缘。这个曾经是学徒工的汤龙保如何成长起来,成为带动一方产业的风云人物呢?
2012052682749.jpg

1955年,汤龙保出生在江苏省丹阳市司徒镇的大坟村,6岁时父母离了婚,他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初中毕业后,贫寒的家境迫使汤龙保辍学。然而,不幸的童年,生活的艰辛,都没能让汤龙保向命运低头,他骨子里有种不服输的精神。汤龙保想要活出个样来,给大家看看。
汤龙保:“目标是什么我不清楚,但是我不相信我会永远是这样。”
1972年,大坟村创办眼镜厂。乡亲们考虑汤龙保家里穷,照顾17岁的他进厂当了学徒工。
汤龙保十分珍惜这唯一可以改变命运的工作,他勤奋刻苦,每天追着师傅学习技术。这是一台70年代的眼镜片抛光机,汤龙保刚进厂时干的就是这个工种。为了纪念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汤龙保后来请人专门做了一个自己工作时的雕塑。
汤龙保:“这就是汤龙保,我当时他们做雕塑的时候,我就做了一个姿势,和他一样的,我年轻的时候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当时眼镜片生产需要十来道工序,很多工人掌握一道工序,就可以干一辈子。好学的汤龙保用一年时间掌握了全部技术。
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1973年,司徒镇眼镜厂成立,汤龙保被调去当师傅,在他心里始终有一个最朴素的念头,也恰恰是这个念头,让他在日后,几次遇到大家不愿干的事情时,都站了出来,成长为中国眼镜行业里的不倒翁。
汤龙保:“我要好好干,使我们这个工厂能够开得更好,它开得更好,我的饭碗就能端得更长。”
“好好干”是采访时汤龙保最常挂嘴边的话。当时,勤奋的汤龙保掌握了一个本领,看镜片就可以判断度数。镜片一共有四万多个光学度数,汤龙保真的能看出来吗?记者随机在车间拿了一盒镜片,考考汤龙保。
1977年,有一身好技术的汤龙保,却突然没了用武之地。从此,他的观念发生了巨变,也练就了日后扑捉商机的敏锐慧眼。
那一年,工厂出现滞销、停产的状况,厂领导迫切需要有人出去跑销售,而销售在当时是谁都不愿干的烂差事。
镇江眼镜总厂原厂长吴斌荣:“跑销售,那个时候政策不允许,我们出去都要请假,叫不务正业,是以粮为纲、农业为基础。”
员工曹玉珍:“跑销售比较辛苦,再说跑销售的风险比较大,所以谁都不愿意去。”
汤龙保意识到,光有一身好技术,一样有可能丢饭碗。就在厂长正为没人跑销售而发愁时,汤龙保跳了出来,他第一次有了出去闯的机会,没出过远门的他,坐了86个小时的火车,扎到了新疆。
汤龙保:“经常钓鱼的地方,可能没有鱼,而不经常钓鱼的地方可能就能钓到很多的鱼。所以我就跑乌鲁木齐我想那个地方肯定去得人很少。”
汤龙保的判断是准确的,他轻松在新疆拿到订单。接下来,又去了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所谓钓鱼的方法屡试不爽。跑销售的经历奠定了汤龙保敏锐的眼光,让他在日后几次应对眼镜市场的风云变幻时,都做出了扭转乾坤的判断。
2012052682749.jpg

1984年,汤龙保被提拔为经营副厂长。同时,迎来了丹阳眼镜行业的辉煌时期。
同期:老厂长:“辉煌到全国一把手,眼镜行业一把手,原来是上海、北京、丹阳,辉煌到丹阳为大,上海、北京都被超过了。”
好景不长,1988年,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境外眼镜产品大量涌进中国市场,中国眼镜行业遭受毁灭性打击。
当时,外国货在中国成为了一种时尚,大家宁愿多花钱也要买进口商品。短短四五年时间,上海、北京、苏州等全国眼镜主产区的知名眼镜厂相继倒闭。
1991年,汤龙保所在的眼镜厂走到了倒闭边缘。经上级党委政府决定,让有本事的人接手眼镜厂,汤龙保顶着压力临危受命。
员工:“我们觉得他肯定能行,因为他骨子里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这是我们大家都看好的。”
就是因为汤龙保骨子里那不服输的精神,让他把濒临倒闭的眼镜厂,经营的风生水起。汤龙保将如何靠这种不服输的精神创造财富呢?
1991年,汤龙保个人借款三百多万元,成为了眼镜厂改制后的法人代表。1993年,眼镜厂年销售350多万元,一年内翻了3倍,汤龙保到底把曾经没人要的眼镜卖到哪里去呢?
汤龙保:“我们就做了一个重大的决策,放弃国内市场。人家可以冲击我们中国市场,我们为什么不能到国际市场上去抢他的市场呢。”
1992年,就在许多中国眼镜企业盯着国内市场,苦苦寻找一线生机的时候,汤龙保去了香港,成为第一家参加世界眼镜展销会的中国企业。价格和劳动力优势,让汤龙保的镜架在国际市场站稳了脚跟,相继与德国、英国、美国等十几个国家的客户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使企业摆脱了经济困境,但也为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中国眼镜协会理事长崔毅:“你是OEM(代工生产)以后你没有自己的自主品牌,说白了你没有市场,真正你出口是帮人家去开拓市场,你永远是最底层,就等于你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包括市场占有率这些都是人家的。”
汤龙保很快意识到代工生产存的弊端。1994年,一次国际眼镜展销会上,汤龙保有了一个重大财富发现,他认为这个发现可以让自己的企业,在当时中国眼镜市场内忧外患的环境下,杀出一条血路。
汤龙保:“我认为我的机遇到了,认为我完全有这个能力,我完全有信心,去重振旗鼓,来眼镜二次革命。”
汤龙保回到丹阳后,四处借钱,筹集三百万元,上马了一个新项目,而这个项目却引来了同行的笑话。
眼镜企业负责人张金堂:“大家都笑话他,这个东西你能卖出去,这个能卖多少钱,这个东西又不值钱,大家都觉得他是在盲目的上项目。”
许生才是当时主抓研发项目的负责人,第一次看到原材料就被吓了一跳,感到无从下手。
企业副总经理:“这个是原料,像水一样,确实感到很神秘,这个水,怎么会变成固体的镜片出来呢。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当时,最大难题就是生产出来的镜片颜色发黄,这是眼镜片的大忌。反复试验失败,使借来的三百万元,不到半年就消耗光了。汤龙保只好用镜架车间赚的钱不断投入研发,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成功,员工的心里积压了很大的情绪,危险正向汤龙保步步逼近。
2012052682749.jpg

员工钟国良:“如果继续投资下去,工人的工资就更发布出来,所以就有工人就不想干了,就不来上班了。”
眼镜企业负责人欧阳兴海:“当时同行都觉得如果搞不好,汤司令肯定就完蛋了,就不能再抬起头来。你这次要是做不好,就肯定是要倒闭了。”
汤龙保冒着倒闭的风险,坚持投资研发新镜片,原因是他在国际眼镜展上的一个财富发现,就是因为这个财富发现,汤龙保才敢说能让中国眼镜二次革命,让自己的企业摆脱代工生产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财富发现呢?
汤龙保:“在美国呢,有这样的法规,16岁以下的儿童和60岁以上的老人是禁止戴玻璃镜片,是一个很好的商机,这就是一个新兴市场。”
老人和儿童是摔倒机率较高的群体,如果在摔倒时佩戴的玻璃镜片摔碎了,就存在扎伤眼镜的风险。汤龙保要研发一种抗摔的树脂镜片,他敏锐判断树脂镜片在将来要取代玻璃镜片。但是,在当时中国同行眼里,树脂镜片就像是廉价的塑料片,谁都不看好它的市场前景。
眼镜企业负责人欧阳兴海:“当时在市场上玻璃片比较好卖,树脂片究竟能怎么样还是个迷一样。不一定销量有多大,抱希望的寥寥无几。”
当时,很多同行对树脂镜片市场持观望态度,谁都不愿意冒险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汤龙保再次站了出来,做了这件同行都不愿意做的事情,让他因此成为了中国眼镜行业的领军人物。
1996年,在汤龙保投入近一千万元时,树脂镜片生产难题攻破了,成为了中国第一家树脂镜片生产企业。
把用来制作树脂镜片的单体,注入到这种带有光学度数的模具中,再经过数道工序,就制成了树脂镜片。
当时,树脂镜片在中国属于市场空白,率先掌握生产技术的汤龙保,将打着自己商标、品牌的树脂镜片投放国内市场。2004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2005年,成为中国眼镜制造业第一家拿到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摆脱了代工生产,没有自主品牌的被动局面。
然而,随着国内树脂镜片生产企业的不断增多,低价竞争时代到来了,树脂镜片的利润从原来的20%以上下降到不足10%。就在汤龙保苦恼的时候,一个人找上门来要让汤龙保配眼镜,但这副眼镜可不一般,把做了一辈子眼镜的汤龙保给难住了,但也为日后的发展找到了突破口。
汤龙保:“我做了二十年的眼镜人了,如果这个度数做不出来我不好和他交代,再说我也没面子。”
这个人名叫王根宝,近视高达两千多度,多年来四处配镜,都只能配到一千多度的镜片,给他的生活带来不小的烦恼。
王根宝:“最起码要配到2000度,这样才能看到1.0,我配的只有一千多度,只能看到0.5,0.6,比盲人好一点,人家跟我讲话,我不知道是哪一个,人家说跟你打招呼,你不理,说你架子大。实际上不是这样,是看不清,戴着眼镜也看不清,度数不够啊。”
两千多度的镜片属于特殊镜片,一般镜片厂都做不出来。王根宝是在一次配眼镜时听说了汤龙保的眼镜企业,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上了门。可是2000多度的镜片把汤龙保也给难住了,但碍于面子,汤龙保不好意思直说,悄悄托朋友去香港把镜片买了回来。
汤龙保:“他不知道我是从香港买回来的,而且是花了一千多块钱。而我们一千多度的镜片才卖一两百元钱,所以这里面的差距这么大,这个时候我就想到特殊镜片的加工,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2012052682749.jpg

汤龙保又一次敏锐洞察到了商机,这个特殊镜片加工中心是汤龙保2006年投资五千多万元建立的,引进了美国、德国等地最先进的加工设备。可以根据不同人的需求,量身定做镜片。
特殊镜片的需求量每年以2%左右的速度增加,利润空间在20%以上。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汤龙保为记者解答了关于眼镜行业被说成是暴利行业所存在的误区。
汤龙保:“眼镜片也好,眼镜架也好,从工厂出来之后,他仅仅是个产品,要变成商品要通过终端的零售商,还有很多的流程,眼睛的验光,配镜设备的投入,这些都需要成本。验光配镜的技术人员,都要通过正规的学校,这个带来的劳动成本相对也就比较高,消费者仅仅看到是一个商品,他没有看到从生产构成和商店配镜的流水,这个过程他没有看到,所以就误认为眼镜从出厂价到零售价有那么大的差价。”
目前,汤龙保与世界最大的视光企业,法国依视路公司建立合作,镜架、镜片在世界40多个国家地区都有销售。2011年销售额突破6亿元。现在,汤龙保带领企业走多种经营之路,投资两千多万元,创办了这个占地300亩的现在农业庄园,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莲藕信息网 | | 苏ICP备19049782号-3
版权所有:扬州太弍说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GMT+8, 2024-5-15 04:53 , Processed in 0.06812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